
现阶段,乡村旅游者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乡村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所以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成为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墙能够很好的弥补正缺乏的乡村文化,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乡村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乡村文化是和农民及村落社会相伴而生的,是人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它弥漫在农民日常生活当中,是农民生活中的人文世界和意义世界。许多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性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文化依然在许多地方的乡村社会被当地人所认同。
工业化、市场化推进了农村的商品流通,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个时候,再反思农村的乡土文化,绝不是单纯的怀旧情绪,而是重新寻找人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强调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乡村文化”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向多元文化世界的未来出路。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乡村文化:
(资料图)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在建设乡村文化中,首先应该解放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和价值意义,不能简单地认为农村乡土文化就是保守、落后,应该看到乡土文化寄托的是农民的价值情感和精神需要,不同于现代工业文化对物质的需要。乡土文化是原生的和讲究永恒价值的,是不能覆灭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村进行“文化建设”,主要是投入一定的资金在乡村建设文化站、文化室及其他文化活动设施等,基本上属于硬件投入,这样的“文化建设”并没有触及村落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信仰及其意义体系。遭遇困境的乡村文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政府也不应该包办所有的乡村文化建设事项,是自己主导的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来,是市场主导的则应该交由市场来决定。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当地的基础和条件出发,将政府力量作用于社会力量,将时代资源嫁接于传统资源,才能使政府力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能唤醒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调动沉睡于乡野的文化资源,有力地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也只有这样,乡村文化才能在国家的发展策略指导下得到最高最有效的发展。
2.加大人才队伍的支持与培养。坚持选聘结合,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形式,将一些文化素质高、思想觉悟好、热心乡镇群众文化事业的人员特别是学有所长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选拔进管理队伍,配齐配强管理人员。①同时,各级政府要根据居民人口多少、工作难易程度及地方财力状况,严格限定文化站所配备文管人员的职数,不搞“空对空”,也不搞“忙来用”。
2011年,西华社区在云南省第一个建立了“乡村网络电影院”,通过网络,为村民送上国内优秀电影电视文艺节目,实现优秀文化资源共享,成立的农民网络培训学校,由大学生村官等为农民提供电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大多年轻村民懂得了电脑基础知识,部分村民玩起了微博,并用微博与外界沟通做生意。同时,社区开展公司加农户加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分工合作,农民负责生产民族刺绣产品,公司负责收购销售;开创性地建立文化超市,与云南省内20多家“文化示范村”建立合作联盟关系,实现了文化产品互相流通销售。
3.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道路。产业化是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单纯的抢救、修缮和保护,如果不辅以合理适度的商业化运作,乡村文化终将难以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可以改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乡村文化产业化将会改变传统第一产业(种业植业、畜牧业等)的经营观念和产业格局,扩展农民职业内涵,农民不仅可以耕田种地,而且可以从事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演展等第三产业,使农民的社会身份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劳动素质,调整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乡村市场竞争力,而且将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坚持维护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猜你喜欢:
1.美丽乡村文化墙素材的高清展示
2.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墙的效果图
3.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的效果图
4.美丽乡村文化墙的高清画展示
5.美丽乡村文化墙的高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