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 > > 详情
世界消息!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荐书|老藤《北爱》:在朴素中再现东北的辽阔

来源:中国作家网  2023-06-02 20:46:05

开栏的话

2023年,我们推出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评选,迄今已评选出两期共20本,涵盖中外小说、散文、诗歌、理论评论等体裁,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题材新颖。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评选在文学界、出版界取得较大反响,也为广大热爱文学的读者朋友提供了与文学佳作相遇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妙处,中国作家网特在微信公号开设“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荐书”栏目,以创作谈、文学评论、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文学好书”进行推介。


(资料图片)

《北爱》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老藤。全书从一个小切口入手进行全景式抒写,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东北大地从产业结构到人的心理、社会文化发生的深刻变化,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了这段脱胎换骨般的历史进程。

——栏目主持人李菁

《北爱》

作者:老藤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2

在朴素中再现东北的辽阔

——读老藤长篇小说《北爱》

文/陈晓明

老藤近年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他的长篇一部接着一部,令人叹服!说他厚积薄发不为过,说他渐入佳境也是实情。老藤最近的长篇小说《北爱》感人至深,小说讲述了一个现代的东北故事,笔调朴素,娓娓道来,却自有动人之处,展现了东北这片热土上特有的爱。

这个故事显然与近几年文坛热议的“东北文艺复兴”中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人的故事颇不相同。在那些青年作家笔下,昨日东北携带着浓重的悲情色彩,今日东北仍然遗留破败的景象,而历经了“东北往事”的一代人长大了,正面临着记忆与现实的双重击打,在完全“现代”的语境中负重前行。然而,《北爱》却大步后撤,回到了传统朴素的叙事逻辑与情节进程中。小说描写了有着超强学术能力的女博士放弃优渥生活献身东北与飞行器设计事业的动人故事,主线故事中容纳了父亲和导师的东北情结,容纳了主人公与一群朋友的友情、爱情故事,内容充实而具细节,展现出老藤有着强大的结构与叙事能力。初读颇觉感慨,好久不见如此质朴的文风,也好久不见快要溢出文本的作者的真情实感。

《北爱》以一个刚毕业的女博士为主人公,故事发展一直延伸到正经历新冠疫情的社会当下。然而,小说的推进与架构却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文学”代表作《乔厂长上任记》的影子,同样的以正直的“强人”为中心,同样的励精图治,同样的崇尚科学,同样的与各种人、事、关系的斗智斗勇。这种相似其实并不难理解,或者说,当下的东北面临的困境与“新时期”的情形显然多有雷同,今天的东北正在呼唤属于它的“乔厂长”。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地区承担的光荣与梦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被彻底击碎,黑土地象征的富裕与文明也逐渐成为落后于时代的历史遗产,带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环境与开放程度使得“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调侃,逐渐成为一种带有现实感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小说中不断强调女主人公苗青选择东北就业的可贵,不断强调一众大咖友人因为她的选择而愿意无私协助,不断强调东北企业的求贤若渴:如今的东北能吸引到苗青这样的高水平人才是多么艰难且重要。小说也以苗青导师和苗青父亲的经历将苗青今天的选择与历史联接起来——苗青是当下东北的“乔厂长”,她的今日抉择正是在延续昨日东北失落的梦。在这样的意义上,《逆行者》也是东北作家老藤的“画梦录”。

小说选择了高尖端的飞行器设计作为主人公的职业,这项技术的发展进步也成为小说推进的主要叙事动力,普通读者对这一技术及其相关成果显然是陌生的,但老藤做足了功夫,显然有备而来。他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渐深入,以苗青的“一个人的计划”呈现这一领域发展的近况,读者也跟随主人公个人事业的起起落落参与到中国飞行器设计的发展进程之中。小说当然没有回避不少为人诟病的“东北特色”,如国企中的官僚主义、论资排辈,也涉及了商战中常见的竞争、背叛。小说关切的核心则是读者陌生的“科技”,是苗青、白院士、文剑、马歌等有志之士通过科学钻研与创新奋斗而带来的对东北的实质性改变,也就是说,老藤以漫长的篇幅在与时代中的东北对话:科技,能否成为东北摆脱当下困境重新起飞的良药?

无独有偶,上世纪四十年代,作家许地山创作了一部短篇小说《铁鱼的鳃》,小说带有一定的科幻色彩,描写了战争年代一个年过七旬的科学家设计出了带有人工鳃功能的潜艇,希望献给国家助力抗战,最后却为保护设计模型而葬身江海。这是战争年代的一个伤感的爱国故事,但整体的叙事逻辑却与《北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乎民族与国家,关乎牺牲与奉献,但最重要的,是关乎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母题:发展科技。许地山是一个带有宗教情怀的作家,在这篇小说中显然也更多关注老科学家个人的意志和主体性,但他正是在这种对个人的关切中触及了重要的时代问题,即提请全体国民关注,在危机时刻真正对国家和社会起实质性推动作用的力量是什么?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然成为一种共识、在国内外大小环境日益严峻复杂的当下,老藤回到了社会发展的源初起点,以最直接的方式向自己的故土表达了单纯的理想与愿景。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在塑造苗青这一人物形象时,着重谈到了她每晚“静默”的习惯,即在晚上的几个小时中不和外界有任何联络接触,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计划:

大仙认为人在静默的时候,灵魂会出窍,并四处行走,绘画就是在捕捉并描绘灵魂独行的身影。苗青则认为自己在静默时,游走的灵魂会倦鸟一般归巢,安静的连一声啼鸣都没有,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按下了暂停键。

这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但他们显然共享了一种核心理念,即面对纷繁复杂的今日东北,面对各自的志业,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献出了自己的“灵魂”。不管世事如何纷扰,不管关于东北的议论有多不堪,这片土地上依然奋斗着热爱它的人,他们承继了父辈的理想和志愿,并用自己的血汗与灵魂继续耕耘和浇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多数人习惯将一切的污浊与黑暗归罪给社会,并于其中总结出一套所谓的“生活哲学”,视单纯正直为可笑,视牺牲奉献为荒谬。然而,被嘲笑与被鄙夷的人却从未消失,他们在以自己的志趣坚定地生活于寄托了梦想的土地。

人在做天在看,这话不是他的发明,但他有科学解释,他说人说的话、做的事,都会以某种波的形式被宇宙接收,宇宙是无限量储存器,所有的信息都会被储存,至于什么时间重新浮现那是另一回事。所以人不能欺天,欺天必遭天谴。这个观点不像出自科学家之口,但反驳的人也找不出根据,毕竟有个物质不灭定律在那里。

或许“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并非真理,但这句话的底色却有着最隐晦的智慧,它在召唤人性中最朴拙的部分:做善良的人,做有所敬畏的人。老藤以回归传统的现实主义表达塑造了新时代东北土地上的奋斗者群像,他们是东北的续梦者,是科技力量的实践者,更是人性的召唤者。老藤以朴素的笔法却表达了时代的深刻性,表达了人的大爱和精神,他仿佛书写了一封期盼东北大地焕发生机的公开情书。

作者简介

老藤

老藤,本名滕贞甫,男,1963年生于山东即墨,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腊头驿》《鼓掌》《刀兵过》《战国红》《樱花之旅》,小说集《熬鹰》《没有乌鸦的城市》《会殇》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相关阅读:

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荐书 | 龚静染《边城新纪》:怎样去描述一座边城

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 | 2023年第二期:纸上万物仿若一场人生的魔术

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 | 2023年第一期:撷英十朵 奔赴春天

来源:“中国作家”微信公众号

编辑:邓洁舲